5月13日,“尚美致远·与美同行”系列美育运动正式启动。来自文化流传与艺术学院服装与衣饰设计、视觉转达设计、演出三个专业的70余名师生走进位于通州大运河畔的北京都市圖書館与大运河博物馆,通过陶醉式艺术体验与文化探索,开启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美育课堂。此次运动标志着我校将美育浸润从校园延伸至公共文化空间,以“在地研学”模式探索美育教育的创新路径,通过“双轮驱动”深化实践与理论的融合,在行走中引发学生审美感知与文化缔造力,为培养兼具文化秘闻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注入新动能。

文籍空間的美學解碼
作为亚洲首个智慧圖書館标杆,北京都市圖書館以世界最大的单体阅览空间和中国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而闻名。圖書館将中国传统美学意象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打造了“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陶醉式阅读体验。在解说员的引领下,师生们徜徉在森林书院、艺术文献和非遗文献的文化海洋中,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魅力,并在元宇宙体验馆与虚拟数字人互动,体验了数智技术重塑文化认知的新方式。


千年運河的文脈尋蹤
大運河博物館以“運河之舟”爲設計理念,建築南側形似巨帆,北側如厚重船體,270米水街長廊串聯起漕運文明的千年圖景。通過科技與文物融会的展陳方式,生動呈現了大運河的發展脈絡、人文景觀以及與北京城共存共生等多元內容,構建起千年文脈的時空對話。師生們通過觀看全流域數字沙盤,直觀了解到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在《不止運河》沈浸式體驗展中,借助VR技術穿越時空,沈浸式賞析杭州至通州的千裏航程,感受沿岸四季變遷與市井繁華。


從美育浸潤到價值塑造
本次美育运动以“行走”为载体,以“具身认知”为导向,从“空间叙事+数字交互+价值引领”三个维度构建了美育浸润的立体化路径:依托圖書館文籍典藏与博物馆千年文脉构建的“空间叙事”场域,引导学生在跨时空交流中实现从美学感知到文化傳承的认知进阶;通过体验虚实融合的“数字交互”技术,搭建传统美学精神与现代设计语言的转化通道;协同文博单元建设“价值引领”机制,通过专业导览、现场观摩、文创体验等多元形式,形成“寻美—鉴美—育美”的完整育人闭环。
從試點到全域:構建“一校多品”美育生態
2024年10月,北京市教委印發《北京市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事情方案》,明確提出要“發揮首都美育資源優勢,研制‘大美北京’研學地圖”。文藝學院將以此次活動爲試點,通過“試點先行—經驗總結—全校推廣”三步戰略,推動覆蓋全校學生的美育浸潤體系建設:在實踐層面,以“向美而行”系列活動爲載體,深化與文博場館的校地相助,拓展“大運河文化帶”、“中軸線非遺美學”等特色研學路線,引導學生在行走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在理論層面,依托“尚美大講堂”系列講座,邀請業內名家開展專題講座與學術研討,提升學生的審美修養與美學認知。這種“走出去、請進來”的雙輪驅動模式,將有助于引導各學院立足學科特色開發美育項目,構建"一校多品"的美育花样。我們期待通過這些實踐,培養學生在數字浪潮中守護文化根脈,在國際視野下講好中國美學故事,最終成長爲兼具文化自信與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