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0個教師節。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和教師事情,勉勵廣大教師鼎力大举弘揚教育家精神,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
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希望廣大教師認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産黨,教育和引導學生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意識到肩負的責任,牢固樹立爲祖國服務、爲人民服務的意識,立志成爲黨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2016年9月9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時的講話
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要领,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0年9月9日,在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事情者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
言爲士則、行爲世範的道德情操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尺度应该是師德師風。師德師風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事情,既要有严格制度划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我们的教师队伍師德師風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恋慕。同时,也要看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泛起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好老師要做到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希望你們繼續學習弘揚黃大年同志等優秀教師的高尚精神,同全國高校廣大教師一道,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真正把爲學、爲事、爲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斷作出新貢獻。
——2021年9月8日,習近平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的回信
老師應該有言爲士則、行爲世範的自覺,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模範行爲影響和帶動學生,做學生爲學、爲事、爲人的大先生,成爲被社會尊重的楷模,成爲世人效法的榜樣。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講話
啓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啓學生的智慧之門。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老師還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離開了尊重、理解、寬容同樣談不上教育。“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也多術,就是要求老師具有尊重、理解、寬容的品質。這自己就是一種偉大的教育力量。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思政課要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只有打動學生,才气引導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展現的情懷最能打動人,甚至會影響學生一生。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气熏染人。我爲什麽對焦裕祿那麽一往情深,就是因爲我在上初中一年級時,當時宣傳焦裕祿的事迹,我的政治課老師在講述焦裕祿的事迹時數度哽咽,一度講不下去了,捂著眼睛哭泣,特別是講到焦裕祿肝癌最嚴重時把藤椅給頂破了,我聽了很受震撼。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
勤學笃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
在信息時代做好老師,自己所知道的必須大大超過要教給學生的範圍,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思政課教學是一項很是有創造性的事情,要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善于運用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善于運用矛盾分析要领抓住關鍵、找准重點、闡明規律,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在教學中可以討論問題,更要講清楚成績;可以批評不良社會現象,更要引導學生正面思考;可以講社會主義建設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更要引導學生對社會主義前景充滿信心。無論怎麽講,最終都要落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要领上來。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
教師是教育事情的中堅力量,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創新人才,也很難産生高水平的創新结果。大學教師對學生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正確人生觀的職責。教師要成爲大先生,做學生爲學、爲事、爲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爲全面發展的人。要研究真問題,著眼世界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決實際問題,善于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要堅定信念,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講話
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
要把師德師風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宽大教师继续发扬老一辈教育事情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2021年3月6日,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的講話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品德、成爲“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有愛才有責任。廣大教師要嚴愛相濟、潤己澤人,以人格魅力呵護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啓學生智慧,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讓每一個學生都康健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講話
增强師德師風建设,引导宽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修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理想,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的。一個老師,如果只知道“授業”、“解惑”而不“傳道”,不能說這個老師是完全稱職的,充其量只能是“經師”、“句讀之師”,而非“人師”了。昔人雲:“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于“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爲責任和使命。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聖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爲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康健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事情會議上的講話
思政課教師要有知識視野,除了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之外,還要廣泛涉獵其他哲學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的知識。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學生經常會把國外的事情同國內的情況聯系起來,這個過程就會産生一些疑惑。學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課要講清楚的重點。要善于利用國內外的事實、案例、素材,在比較中回覆學生的疑惑,既不封閉守旧,也不崇洋媚外,引導學生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鑒別中明辨是非。還要有曆史視野。曆史是最好的老師。思政課教師的曆史視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史,要有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要有中國共産黨近100年的奮鬥史,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的發展史,要有革新開放40多年的實踐史,要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原理講明白、講清楚。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