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總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增强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凭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革新创新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划定。
第二條 思政課是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基础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必須凭据國家要求設置的課程。
思政課教師是指承擔高等學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和研究職責的專兼職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中承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中堅力量。
第三條 主管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应当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生长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總体计划,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
第四條 高等學校應當落實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構建完善立德樹人事情體系,調動廣大教職工參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動員各方面力量支持、配合思政課教師開展教學科研、組織學生社會實踐等事情,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
第二章 職責與要求
第五條 思政課教師的首要崗位職責是講好思政課。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门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奮鬥之中,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積極貢獻。
第六條 對思政課教師的崗位要求是:
(一)思政課教師應當增強“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偏向、政治原則、政治门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规范,做为学为人的楷模。
(二)思政課教師應當用好國家統編教材。以講好用好教材爲基礎,認真參加教材使用培訓和集體備課,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吃准吃透教材基本精神,全面掌握教材重點、難點,認真做好教材轉化事情,編寫好教案,切實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
(三)思政課教師應當加強教學研究。堅持以思政課教學爲焦点的科研導向,緊緊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內涵開展科研,深入研究思政課教學要领和教學重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四)思政課教師應當深化教學革新創新。凭据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啓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要求,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全面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
第三章 配備與選聘
第七條 高等學校應當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專職爲主、專兼結合、數量富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高等学校应当凭据全日制在校生總数,严格凭据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审定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公辦高等學校要在編制內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
第八條 高等學校應當根據思政課教師事情職責、崗位要求,制定任職資格標准和選聘辦法。
高等學校可以在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科遴選優秀教師進行培訓後加入思政課教師隊伍,專職從事思政課教學;並可以探索勝任思政課教學的黨政治理幹部轉崗爲專職思政課教師,積極推動切合條件的輔導員參與思政課教學,鼓勵政治素質過硬的相關學科專家轉任思政課教師。
第九條 高等學校可以實行思政課特聘教師、兼職教師制度。鼓勵高等學校統籌地方黨政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治理專家、社科理論界專家、各行業先進模範以及高等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院(系)黨政負責人、名家大師和專業課骨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幹等講授思政課。支持高等學校建设兩院院士、國有企業領導等人士經常性進高校、上思政課講台的長效機制。
第十條 主管教育部門應當加大高等學校思政課校際協作力度,加強區域內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師柔性流動和協同機制建設,支持高水平思政課教師接纳多種方式開展思政課教學事情。接纳派駐支援或組建講師團等形式支持民辦高等學校配備思政課教師。
第十一條 高等學校應當嚴把思政課教師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明確思政課教師任職條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本規定要求,制定思政課教師規範或者在聘任条约中明確思政課教師權利義務與職責。
第十二條 高等學校應當設置獨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思政課教學科研二級機構,統籌思政課教學科研和教師隊伍的治理、培養、培訓。
思政課教學科研機構負責人應當是中國共産黨黨員,並有長期從事思政課教學或者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的經曆。缺少合適人選的高等學校可以接纳兼職等辦法,從相關單位聘任思政課教學科研機構負責人。
第四章 培養與培訓
第十三條 主管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應當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後備人才培養。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制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加強本碩博課程教材體系建設,可統籌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事情。實施“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後備人才培養專項支持計劃”,專門招收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不斷爲思政課教師隊伍輸送高水平人才。高等學校應當注重選拔高素質人才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和教育教學,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後備人才思想政治事情。
第十四條 建设國家、省(區、市)、高等學校三級思政課教師培訓體系。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建设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師研修基地,開展國家級示範培訓,建设思政課教師教學研究交流平台。主管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應當建设健全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體系,定期組織開展教學研討,保證思政課專職教師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專業培訓,新入職教師應參加崗前專項培訓。
第十五條 主管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應當拓展思政課教師培訓渠道,設立思政課教師研學基地,定期部署思政課教師實地了解中國革新發展结果、組織思政課教師實地考察和比較分析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創造條件支持思政課教師到地方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基層等開展實踐鍛煉。
高等学校应当凭据全日制在校生總数,凭据本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專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標准部署專項經費,用于保障思政課教師的學術交流、實踐研修等,並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第十六條 主管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應當加大對思政課教師科學研究的支持力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要設立專項課題,主管教育部門要設立相關項目,持續有力支持思政課教師開展教學研究。主管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應當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科研结果學術陣地建設,支持新創辦思政課研究學術期刊,相關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要設立思政課研究欄目。
第五章 考核與評價
第十七條 高等學校應當科學設置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崗位,按教師比例审定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各類崗位占比,高級崗位比例不低于學校平均水平,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八條 高等學校應當制定切合思政課教師職業特點和崗位要求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標准,提高教學和教學研究在評聘條件中的占比。
高等學校可以結合實際分類設置教學研究型、教學型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兩種類型都要在教學方面設置基本任務要求,要將教學效果作爲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的基础標准,同時要重視考查科研结果。
高等學校可以設置具體條件,將承擔思政課教學的基本情況以及教學實效作爲思政課教師參加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的首要考查條件和须要條件。將爲本專科生上思政課作爲思政課教師參加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的须要條件。將至少一年兼任輔導員、班主任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事情經曆並考核及格作爲青年教師晉升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须要條件。
思政課教師指導1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學生社團1年以上,且較好履行政治把關、理論學習、業務指導等職責的,在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中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考慮。
思政课教师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師德師風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中实行“一票否決”。
第十九條 高等学校应当完善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结果认定制度,推行科研结果代表作制度,制定思政课教师发表文章的重点报刊目录,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结果规模,细化相关认定措施。教学和科研结果可以是专著、论文、教学参考资料、视察陈诉、教书育人经验總结等。在制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指标和排次定序依据时,要结合实际设置规則,不得将外洋期刊论文发心情况和出国访学留学情况作为须要条件。
第二十條 高等學校應當健全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價機制,建设以同行專家評價爲主的評價機制,突出思政課的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專業性、實效性,評價專家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爲主,同時可適當吸收相關學科專家參加。
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審委員會應當包罗學校黨委有關負責同志、思政課教學科研部門負責人,校內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委員會應有同比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家。
高等學校應當制定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治理辦法。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退出機制,加強聘期考核,加大激勵力度,准聘與長聘相結合。
第六章 保障與治理
第二十一條 高等學校應當切實提高專職思政課教師待遇,要因地制宜設立思政課教師崗位津貼。高等學校要爲思政課教師的教學科研事情創造便利條件,配備滿足教學科研需要的辦公空間、硬件設備和圖書資料。
第二十二條 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師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思政課教學科研機構統一治理。每門課程都應當建设相應的教學科研組織,並可以根據需要配備治理人員。
第二十三條 主管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要鼎力大举培養、推薦、表彰思政課教師中的先進典型。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個人表彰中對思政課教師比例或名額作出規定;國家級教學结果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结果獎(人文社科)中加鼎力大举度支持思政課;“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高層次人才項目中加大傾斜支持優秀思政課教師的力度。
第二十四條 主管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應當加強宣傳、引導,並接纳設立獎勵基金等方式支持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以各種方式定期對優秀思政課教師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生給予獎勵。
第二十五條 高等学校应当增强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健全退出机制,对政治立场、政治偏向、政治原則、政治门路上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养、教学水平达不到尺度的教师,不得继续担任思政课教师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导师。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六條 本規定適用于普通高等學校(包罗民辦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其他類型高等學校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可以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省级教育部门可以凭据本划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关实施细則。
第二十八條 本規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