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6月1日出书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速建设教育强国》。
文章強調,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把教育作爲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作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教育現代化的重大決策,確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奮鬥目標,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花样性變化。
文章指出,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建設這樣的教育強國,必須全面構建固本鑄魂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公正優質的基礎教育體系、自強卓越的高等教育體系、産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創新牽引的科技支撐體系、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體系、開放互鑒的國際相助體系。
文章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全面掌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的關系、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關系、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的關系、規範有序和激發活力的關系、紮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的關系。
文章指出,如期建成教育强国,任务困难、时不我待。第一,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基础任务。坚韧不拔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增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构建以各学科标识性看法、原创性理论为主干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不停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第二,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生长战略,一体推进教育生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生长、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培育壮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第三,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停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革新生长结果更多更公正惠及全体人民。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连续牢固“双减”结果,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第四,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增强師德師風建设,不停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统筹优化教师治理与资源配置。提高教师政治职位、社会职位、职业职位,让教师享有高尚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第五,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停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积极加入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生长孝敬更多中国力量。
文章強調,建成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望,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要堅定信心、勇毅前行,爲實現建成教育強國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