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增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024年8月6日)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爲鼎力大举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目标,落实立德树人基础任务,把增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事情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革新创新,加速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应,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妥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事情中要堅持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引導廣大教師堅放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陶冶言爲士則、行爲世範的道德情操,涵養啓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學笃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勤修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樹立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踐行教師群體配合價值追求。堅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養,融入教師培養、發展,構建日常浸潤、項目賦能、平台支撐的教師發展良好生態。堅持教育家精神弘揚踐行,貫穿教師課堂教學、科學研究、社會實踐等各環節,築牢教育家精神踐行主陣地。堅持教育家精神引領激勵,建设完善教師標准體系,納入教師治理評價全過程,引導廣大教師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爲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經過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获得鼎力大举弘揚,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教師立德修身、敬業立學、教書育人呈現新風貌,尊師重教社會氛圍越发濃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爲廣大教師的自覺追求,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成爲常態,教師职位鞏固提高,教師成爲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之一,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優秀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
二、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
(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建设健全教師定期理論學習制度,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革新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統籌各級各類黨校(行政學院)等資源,定期開展教師思想政治輪訓,增進廣大教師對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黨建引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牢掌握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選優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化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充实發揮教師、師範生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注意做幸亏高層次人才、優秀青年教師、少先隊輔導員和外洋留學歸國教師中發展黨員事情,落實好“三會一課”等黨的組織生活制度,把教師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堅持黨建帶群建,加強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引領。
三、修养高尚師德師風
(三)坚持師德師風第一尺度。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条约,在教师聘用事情中严格考察把关。将师德体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导师遴选、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各级组织人事和教育部门将師德師風建设纳入学校下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及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清单,与教育督导、重大人才工程评选、教育教学评估、学位授权审核、学位授权点评估等挂钩。学校主要卖力人要认真履行師德師風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压实高校院(系)主要卖力人责任。
(四)引導教師自律自強。引導廣大教師自覺踐行教育家精神,模範遵守憲法和执法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堅決抵制損害黨中央權威、國家利益的言行;模範遵守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爲准則,自覺捍衛教師職業尊嚴;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形象得體、言行雅正。加強科研誠信與優良教風學風建設,堅決抵制學術不端,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通過典型案例強化警示教育。
(五)增强師德師風培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作为教师培养的必修课,作为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任务,使宽大教师掌握其深刻内涵、做到知行合一。将師德師風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师培养培训全历程。开发教育家精神课程教材资源。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師德師風和教育家精神专题研修。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加入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引导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修养高尚师德和教育家精神。
(六)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严重师德违规行为,从严从重给予处置惩罚处分。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各地各高校要将師德師風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巡视巡察和督查检查的重要内容。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相关单元和责任人落实師德師風建设责任不到位、造成严重结果或恶劣影响的予以严肃问责。
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七)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鼎力大举支持師範院校建設,全面提升師範教育水平。堅持師範院校教師教育第一職責,強化部屬師範大學引領,鼎力大举支持師範院校“雙一流”建設。以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爲引領,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爲代表的高水平院校爲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優秀教師。實施師範教育協同提質計劃。優化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深化實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優化師範院校評估指標,革新師範類專業認證,支持師範專業招生實施提前批次錄取,推進培養模式革新。師範院校普遍建设數學、科技、工程類教育中心,加強師範生科技史教育,提高科普傳播能力。加大對師範類專業研究生學位授權審核的支持力度。加強培養基本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加強英才教育師資培養。強化緊缺領域師資培養。
(八)提高教師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將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作爲教師教書育人的基礎,貫穿教師發展全過程。推動相關高校優化課程設置,精選課程內容,夯實師範生堅實的學科基礎。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強化學科素養提升,推動教師更新學科知識,緊跟學科發展。加強中小學學科領軍教師培訓,培育一批引領基礎教育學科教學革新的骨幹。將高校教師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提升作爲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教師站在學科前沿開展教學、科研,創新教學模式要领。適應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织學科發展趨勢,支持高校教師開展跨學科學習與研究,加強學科領軍人才隊伍建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九)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強化高層次教師培養,爲幼兒園、小學重點培養本科及以上層次教師,中學教師培養逐步實現以研究生層次爲主。實施教師學曆提升計劃。強化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完善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完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和體系,加強鄉村教師培訓,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推進中小學教師科學素質提升。支持高水平大學與高等職業院校、企業聯合開展職業教育教師一體化培養培訓,優化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推動高校將博士後作爲教師重要來源。健全高校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推動教師積極應對新技術變革,著眼未來培養人才。
(十)優化教師治理和資源配置。完善國家教師資格制度,建设完善切合教育行業特點的教師招聘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深化職稱制度革新,優化教師崗位結構比例。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適應小班化、個性化教學需要,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加強科學和體育美育等緊缺单薄學科教師配備,強化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配備治理。優化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治理機制。深入實施教育人才“組團式”支援幫扶計劃、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鄉村首席教師崗位計劃等。建设健全高校産業兼職教師治理和教師企業實踐制度。
(十一)營造教育家成長的良好環境。倡導教育家辦學,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鼓勵支持教師和校長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要领,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推進教師評價革新,突出教育教學實績,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教師,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等現象,推進發展性評價。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重大人才工程引領,高層次人才遴選和培育突出教書育人導向,讓科學家同時成爲教育家,充实發揮科學家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將教育家精神、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等相融彙,提升教書育人質量。
五、加強教師權益保障
(十二)加大各級各類教師待遇保障力度。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鞏固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结果,強化高中、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落實好工資、社會保險等各項政策。研究提高教齡津貼標准。落實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加大教師培訓經費投入力度。保障教師課後服務事情合理待遇。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
(十三)維護教師正当權益。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支持教師積極管教。學校和有關部門要依法保障教師履行教育職責。依法懲處對教師的侮辱、誹謗、惡意炒作等言行,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學校和教育部門要支持教師維護正当權益。鼎力大举減輕教師負擔,統籌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精簡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爲中小學、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減負松綁,充实保證教師從事主責主業。
六、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
(十四)厚植尊師重教文化。提高教師职位,支持和吸引優秀人才熱心從教、精心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推進全社會涵養尊師文化,提振師道尊嚴,注重尊師教育,開展尊師活動,將尊師文化融入學生日常言行。發揚“傳幫帶”傳統,通過教師入職、晉升、榮休等活動,浸潤傳承教育家精神。支持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接纳多種方式尊師重教,形成良好社會氛圍。
(十五)加大教師榮譽表彰力度。加強對優秀教師激勵獎勵,完善相關制度。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集體和個人,凭据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表彰獎勵向鄉村教師傾斜。
(十六)創新開展教師宣傳事情。宣傳優秀教師典型。鼓勵支持教育家精神研究,形成一批高質量學術结果。強化教育、教師題材文藝作品創作,推出更多讴歌優秀教師、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文藝精品。用好新媒體等渠道,拓展教師宣傳陣地。依托博物館、展覽館和文化館等,開展教育家精神主題展覽。加強教師相關新聞輿論引導和監督,激濁揚清、弘揚正氣。
(十七)講好中國教育家故事。深入實施學風傳承行動等活動,傳播教育家思想、展現教育家風貌。將弘揚教育家精神納入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搭建國際交流相助平台,講好中國教育家故事,傳播中國教育聲音,貢獻中國教育智慧。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結合實際抓好本意見貫徹落實,形成齊抓共管的事情花样。各級各類學校要將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作爲學校發展的關鍵基礎性事情,健全事情機制,強化事情保障。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學校了解教師情況,爲廣大教師辦實事、解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