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建設教育強國※
習近平
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之基。我們黨曆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把教育作爲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作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教育現代化的重大決策,確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奮鬥目標,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事情的全面領導,不斷推進教育體制機制革新,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花样性變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效越发顯著,“五育並舉”理念深入人心,學校思政課建設全面加強,素質教育紮實推進,一批又一批聽黨話、跟黨走的時代新人茁壯成長;人民群衆教育獲得感越发充實,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0%,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面實現,學生資助覆蓋全學段、累計14億人次;教育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越发有力,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2年,擁有大學文化水平人口超過2.4億人,高校在人才培養和基礎研究、重大科技突破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職業教育爲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輸送了70%以上新增一線從業人員;教育綜合革新越发深入,教育評價體系日趨完善,“雙減”推動基礎教育生態發生深刻變革,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基本形成,有力促進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正;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越发彰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歐美之外首個全球性一類中心落戶中國。這些成績有目共睹,教育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法式。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習近平出席聚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宽大教师和教育事情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教育越來越成爲提升國家焦点競爭力、贏得戰略主動的關鍵因素。我國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不斷加速,人口發展呈現新的趨勢性特征,對人才數量和專業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衆對教育公正和質量充滿期盼,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願望越发強烈。建設教育強國仍然任重道遠。
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建設這樣的教育強國,必須全面構建固本鑄魂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公正優質的基礎教育體系、自強卓越的高等教育體系、産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創新牽引的科技支撐體系、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體系、開放互鑒的國際相助體系,以質圖強、以治促強,實現由大到強的系統躍升。
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基础任務,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偏向,全面掌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正確處理幾個重大關系。
一是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的關系。要把培養國家重大戰略急需人才擺到越发突出位置,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聚焦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实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更高質量越发多樣的教育需求。
二是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關系。要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強化焦点素養培育,夯實學生知識基礎。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防止和糾正“分數至上”等偏差,促進學生身心康健、全面發展。
三是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的關系。培養人才是教育的基本職能,而能否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是权衡人才培養成效的重要標准。要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動態調整學科專業,優化辦學資源配置,完善學生實習實踐制度,努力讓每一位人才都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各得其所。
四是規範有序和激發活力的關系。要完善學校治理體系,提升依法治教和治理水平,有效防範化解學校宁静風險,築牢高校意識形態宁静防線。深化教育綜合革新,以革新添動力、增活力,讓廣大教師潛心育人、大膽探索,讓廣大學生朝氣蓬勃、追逐夢想。
五是紮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的關系。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是由我國曆史、文化、國情決定的,是我們黨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經驗。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门路,確保我們培養的人始終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社會主義。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途徑。要掌握世界教育強國的共性特征和規律,博采衆長、兼收並蓄,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更好服務我國教育事業發展。
如期建成教育強國,任務艱巨、時不我待。我們要以百年樹人的戰略眼光,以百舸爭流的奮鬥姿態,勠力同心、銳意進取,朝著既定目標紮實邁進。
第一,堅定不移落實好立德樹人基础任務。要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信心,立報國強國雄心向、做挺膺擔當奮鬥者。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構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焦点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深刻揭示蘊含其中的原理學理哲理,以黨的創新理論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創新、理論創新、要领創新,構建以各學科標識性看法、原創性理論爲主幹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並運用和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堅持課上課下協同、校內校外一體、線上線下融合,注重運用新時代偉大變革乐成案例,充实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效,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促進鑄牢中華民族配合體意識。
第二,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要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要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爲牽引,著眼提高創新能力,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超常结构急需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织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強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國家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水平,實施基礎學科和交织學科突破計劃,建设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相互支撐、帶動學科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機制,從國家戰略需求中凝練重大科技問題,持續産出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结果。鼎力大举推動高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強化校企科研相助,增強協同、搭建平台、买通堵點,讓更多科技结果盡快轉化爲現實生産力。
要優化高等教育结构,著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不斷提升自主培養、吸引集聚高層次人才的能力,培育壯大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探索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實現早發現、早培養,強化工程碩博士培養。通過穩定支持、長周期評價,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發展。順應人才多樣化需求,分類推進高校革新發展,明確各類高校發展定位,引導高校在差异領域差异賽道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加速構建職普融通、産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優化政策環境,鼎力大举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术人才。
第三,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革新發展结果更多更公正惠及全體人民。要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建设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加強對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的關心關愛,提升投止制學校辦學條件和治理水平,辦好须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好特殊教育學校。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持續鞏固“雙減”结果,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後服務質量。鼎力大举加強學前教育、專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要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建強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探索數字賦能大規模因材施教、創新性教學的有效途徑,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注重運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完善終身學習制度,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2024年9月9日,党和国家领导人習近平、李强、蔡奇、丁薛祥等在北京接见加入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团体和先进小我私家表彰运动代表。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第四,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增强師德師風建设,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历程,贯串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不停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提升师范教育办学水平。统筹优化教师治理与资源配置,动态调整学校师生配比、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等,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要提高教師政治职位、社會职位、職業职位,加強教師待遇保障,落實完善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推進高校薪酬制度革新。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正当權益,減輕教師非教育教學任務負擔,做好教師榮休事情。進一步加大優秀教師選樹表彰和宣傳力度,讓教師享有高尚社會聲望、成爲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之一。
第五,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教育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更好服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配合體。提升高等教育外洋辦學能力,完善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校企協同國際相助機制,鼓勵國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來華相助辦學。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相助。擴大中外青少年交流。深化同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相助,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爲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
建設教育強國是新時代新征程全黨全社會的配合責任。要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事情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中央教育事情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組織實施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學校、家庭、社會要同向同行、協同配合,努力形成建設教育強國的強大协力。
同志們,建成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望,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我們要堅定信心、勇毅前行,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爲實現建成教育強國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奮鬥!
※这是習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9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