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院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女院要聞 > 正文

“妇女国际流传与人类命运配合体构建”——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與女性教席论坛主旨演讲看法集锦

發布部門: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2-12-31

IMG_256

12月28日,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與女性教席论坛在京乐成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妇女国际流传与人类命运配合体构建”。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五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聚焦新时代国际流传中的女性力量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华PP电子学院(全国妇联幹部培訓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浩担任主持。

IMG_259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召集人、高級編輯楊華圍繞主題《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女性力量》,從毛澤東主席對“婦女能頂半邊天”的題詞說起,開啓了主旨發言環節。

楊華從媒體人的專業角度,指出講好新時代中國婦女的發展故事,做好中國女性形象和中國形象的自我塑造,是媒體人的職責。各行各業女性奮鬥逐夢的故事既是中國故事的重要組成部门,也是媒體人報道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樣的故事用差异的方式講,由差异的人來講,其效果,包罗可信度,或許都纷歧樣,對女性議題來說可能尤其如此。

接着杨华结合事情实践,以具体新聞作品和新聞人为例,从关注讲故事的人、故事里的人和故事里的文化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国际新聞报道中的女性力量。同时,从文化视角聚焦分析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历程当中应该如何发挥女性创作者优势、开拓女性创作新视野,以及如何在国际流传中利用互联网社群流传和圈层文化的流传特色,实施精准流传等问题。

IMG_261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所長、杜潔的發言以《貫通理論探索與政策實踐的婦女研究》爲題,從曆史回顧、研究力量、结果和影響以及思考和前景四個方面進行了交流和分享。

杜潔系統梳理了中國婦女發展的曆史脈絡,分享了中國婦女研究會以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開展各項婦女理論探索、以及执法法規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豐碩结果,在推動社會性別主流化方面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事情。

在婦女研究的作用方面,杜潔從助力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性別平等主流化的落實、開展社會性別分析與評估,以及提供這方面的技术與工具培訓等進行了闡述。她指出,婦女研究是一項根植本土實踐、立足國際發展的事情。以傳播爲導向的婦女研究,用傳播的視角、強化問題意識、融通中外看法範疇,對婦女研究進行表述和理論創新,是我們下一步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要特別努力實現的事情。

IMG_263

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的發言題目爲《婦女傳播與文明互鑒》。程曼麗深入闡述了婦女在文明交流互鑒當中發揮的作用。她指出,婦女是文明對話交流互鑒的使者,是推動文明進步宁静發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文明對話交流互鑒结果的享有者和受益者。

程曼麗還特別強調和闡釋了在新形勢下如何看待文明交流互鑒。目前中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發展的特殊時期,兩大花样的交織發展一定帶來大國力量對比的變化和相互認知的改變。我們國家目前面臨的複雜多變的國際輿論環境,以及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和壓力,都是由此而生的。在這種特殊的曆史條件下,我們應該在變化中、互動中、沖突中看待文明交流互鑒。

同時,客觀形勢的變化要求我們動態地、發展地、辯證地看待文明交流互鑒,對新時期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文化傳播要從以往片段式的單一符號的傳播,轉變中華民族代表性符號的整體傳播,通過闡釋符號所承載的理念和價值,更好地展示中國集傳統與現代于一體的文明形象。其次,在文明交流互鑒中,要盡可能擺脫思維和視野上的局限性,關注人類社會的配合問題,並且爲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有效的中國方案和中國示範。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张立平在题为《相助共赢 造福人类》的讲话中指出,我们需要深一步的思考未来应该如何把我们的媒介与女性和我们整其中医的国际流传进行一个有效的对接。

張立平立足中醫思維的大花样,從中醫傳播的概況、北中醫探索和實踐等方面,就中醫國際傳播的探索與實踐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她指出,中醫是關于生命運動的科學。基于關愛生命這樣一種文化,因此,我們需要更多傳播的是對生命的認識。中醫認爲,我們的生命脫離不了個體內部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而整個個體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在一個系統中變化著的生命現象,和自然社會變化有配合的規律特性,也就是天人相應,這就是中醫對生命的一種認識。

張立平還介紹了北中醫在推動中醫藥國際傳播這方面的一體化戰略以及實施情況。她指出,在建構命運配合體中,應該通過媒介與婦女,還有我們的中醫藥,配合服務國家戰略,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康健配合體。通過媒體提供的醫療服務、科普知識,發揮我們中醫藥的文化傳播影響力,通過媒介與婦女,再加上中醫藥的聯合,達到互利共贏、配合傳播的作用。

IMG_265

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配合體研究院院長李懷亮發言主題爲《作爲新共識的人類命運配合體意識》。

李懷亮從盤點2022年切入,指出我們這個世界目前確確實實是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所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謂世界之問、時代之問,都是很是具體可感的問題。世界爲什麽會走成這樣,跟世界這些年的發展和發展模式有很大關系。

接著,李懷亮诠釋了現代化、現代性和全球化的差异內涵,揭示了現代化正反面兩個方面的特點、西方現代性在全球範圍內的無限延展以及所引發的全球化的困局等,是構建人類命運配合體的挑戰。

他強調要促進新共識,傳播人類命運配合體的理念。人類命運配合體不僅是利益配合體、價值配合體,還是一種配合行動。在當下,各個國家都需要配合行動、配合相助。在配合行動中形成人類命運配合體這樣一種人類新共識,其中也包罗在婦女問題研究、以及國際傳播媒介中的配合行動。事實上,媒介從業人員中的女性力量,甚至超過了半邊天,女性的力量在傳媒和文化領域的力量,比其他部門可能更爲巨大。

IMG_267

中华PP电子学院(全国妇联幹部培訓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浩进行了总结讲话,指出本届论坛聚焦妇女国际流传与人类命运配合体构建,既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传媒领域性别平等、推感人类命运配合体理念国际流传的重要体现。

今天上午五位嘉賓的精彩發言,對婦女國際傳播與人類命運配合體構建的相關議題進行了交流和回應。列位嘉賓的發言中有许多真知灼見,既有創新性的觀點,又有寶貴的實踐探索。各人在發言中不僅分享了利用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面向世界講好新時代中國婦女發展的故事、彰顯女性力量等寶貴經驗,也爲進一步促進男女平等價值觀的有效傳播、構建人類命運配合體,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IMG_26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UNESCO Chair)是教科文组织推动大学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间学术交流,促进国际相助的重要组织平台。目前在全世界116个国家设立有877个教席,中国有20个教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5年在中国传媒大学设立媒介與女性教席。2018年,经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决定并报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媒介與女性教席在中华PP电子学院设立联合教席。媒介與女性教席是教科文组织在中国信息流传领域设立的首个教席,也是目前中国信息流传和性别研究领域的唯一教席。媒介與女性教席论坛是教席的重要学术品牌运动,目前乐成举行十届,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