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項目
  • 科研項目
  • 科研结果
  • 媒介與女性教席
  • 研究中心
  • 學報

教研項目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教研項目 > 正文

审核评估展示 中华PP电子学院本科教育教學自评自建——社会事情学院

發布部門: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3-08-31

編者按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基础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學审核评估为契机,深入开展自评自建事情,加速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學革新再深化,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评建办将连续推出系列图文,宣传推广教學單位本科教育教學综合革新与创新实践经验,本期展示的是社会事情学院。

堅持黨的領導

凝練學院的專業特色

社會事情學院建设于2016年,其前身是建于1978年的婦女運動系。目前學院下設社會事情專業和社會學專業。社會事情專業建设于1993年,是國內最早建设的社會事情專業之一,1997年招收本科生,2013年招收社會事情專業碩士。2008年獲批國家級和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2020年獲批北京市一流專業建設點。社會事情專業的《社區事情》課程獲批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程(2021年)和國家一流本科課程(2023年)。社會學專業200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9年建设社會學系。

社會事情學院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學育人團隊,現有專任教師19人,其中13人爲社會事情專業碩士導師。專業教師先後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及教學團隊、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

IMG_259

經過30年的建設,社會事情專業已形成思政教育與專業價值觀相融合、跨學科知識與專業能力相融合、專業實踐與科研訓練相融合的“三融合”培養模式。並始終堅持以學生爲本,注重社會性別視角和全過程進階式實踐教學,強調學生的專業知識、實務能力、職業素質的協調發展,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爲獨立自主、有愛心、有能力的社會服務與治理人才。社會學專業以性別平等意識爲基本理念,突出性別和家庭專業特色,通過實踐調查、社會服務等形式,培養具有較強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的社會學專業人才。

社会事情学院从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学生生长为本,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尺度自我要求,不停提高教育教學质量。

聚焦審核評估

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

社會事情學院高度重視審核評估事情,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指導思想。結合學院自身專業特色和師生實際情況,認真自我檢查,梳理問題清單,重點圍繞教學科研、學生實踐體系建設、師生配合發展等方面開展自評自建事情。

以教學引科研、科研促教學,

産出高質量结果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主要事情。社会事情学院坚持“以教学引导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为指导,勉励教师认真做好教学事情的同时,注重教學结果的凝练以及科研事情的创新。经过教师的配合努力,社会事情学院产出了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结果。

教學结果

近年来,社会事情学院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实现了中华PP电子学院零的突破;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是全国唯一一门社会事情专业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教育部产学相助协同育人项目3项;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3门;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1部;获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革新创新项目”1项;“学堂在线”课程1门。此外,3项教学研究结果划分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學结果二等奖、中华PP电子学院第五届优秀教學结果特等奖、中华PP电子学院第四届优秀教學结果一等奖。

科研结果

近年來,社會事情學院教師承擔5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目前在研2項;承擔5項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目前在研2項。學院教師在《社會學研究》發表論文6篇,在《社會》發表論文2篇,在《婦女研究論叢》發表論文7篇,在其他焦点期刊發表論文45篇。

學院教師近五年來出书了《生存邏輯與治理邏輯》《勞動與社會再生産》《中國都市老年人消費行爲和消費觀念研究》《市場轉型期的行業支解與收入不平等》等專著和《家庭社會事情》《家庭服務理論與實務》等教材,提升了學院整體的科研實力。

IMG_260IMG_261IMG_262

IMG_263IMG_264IMG_265

以學生爲本,全面落實

全過程進階式實踐體系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拓展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基地建设、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生长,是社会事情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保证学生实习实践效果,社会事情学院接纳以学生为本的全過程進階式實踐體系,其中课程实践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实践周及暑期实践为重要内容。

以社區爲依托

加強課程實踐教學

在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依托社區資源,帶領學生走進社會,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和服務能力。《社區事情》《兒童社會事情》《婦女社會事情》《質性研究要领》《社會心理學》等課程開展了課程實踐教學。其中,《社區事情》和《兒童社會事情》的實踐貫穿課程始終,效果顯著。《社區事情》課程實踐中,教師指導學生深入到朝陽區大屯街道各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社區事情的內容和要领,學會運用社區事情要领開展社會事情服務。《兒童社會事情》的課程實踐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校外參訪,深入社區開展調研,立足兒童和家庭發展的實際需求設計並開展社會事情專業服務。課程實踐教學的開展,促進了學生專業實務能力的提升。

IMG_266

IMG_267

IMG_268

IMG_269

提高學生專業能力

畢業實習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實習實踐,促使學生把專業知識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社會事情學院一直致力于接纳差异的方式夯實學生的專業實習實踐,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首先是拓展社會資源,優化實習機構,完善實習基地建設。2023年春季學期,學院結合訪企拓崗事情,走訪了15家機構,其中新增挂牌機構2家、簽約機構1家。同時對所有實習機構進行篩選和優化,保證爲學生提供優秀的實習機構,進一步完善了學生實習基地建設,爲學生的日常實踐及畢業實習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其次,加強對學生實習過程的督導。爲了保證學生的實習質量,社會事情學院的實習指導教師認真開展機構探訪活動。教師們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到實習機構,與實習機構督導老師及其他事情人員交流,了解機構項目實施情況、學生實習進展情況及所存在的問題,配合督導學生做好專業實習。

抓牢實踐機會

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結合學校的教學事情部署,社會事情學院每學期的教學實踐周均部署了社會調研、機構參觀、主題講座、遊戲劇場、勞動教育等形式多樣的活動。2023年春季學期,學院教師帶領學生開展了北京農村調研、遊戲劇場體驗、園地耕作、圖書整理等。

近年來,社會事情學院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在甘肅漳縣、四川涼山、重慶秀山縣等開展暑期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服務能力获得較大提升。

加強能力建設

促進師生的配合成長

教師和學生是辦學的主體,爲了使學院師生更快成長,推進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辦學質量,社會事情學院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師生能力建設。

開展青年系列活動,

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青年教師是學院未來發展的動力源泉。社會事情學院依托“師生共成長”師生共學共研共做平台,開展“青年教師講座”“青年研究專題”“青年服務實踐”等系列活動,爲青年教師提供更多展示平台,助力青年教師更好更快成長。

2023年春季學期,學院青年教師完成了7次講座,在學校産生了較好反響。爲了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學院組織課程研討會,外請專家指導。學院青年教師在2023年學校教學基本功大賽中獲得二等獎和最佳教案獎。此外,學院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類主題培訓,包罗案例教學、科研論文寫作、國家社科基金申報、課程思政、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學位論文規範等。

積極拓展社會資源,

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爲了提升教師的專業實務事情能力,學院積極拓展和利用社會資源,鼓勵教師深入業界實踐。這不僅能加強與行業的聯系,增進對行業的了解,還能促進教師專業服務能力的提升。2023春季學期,我院教師受機構委托,作爲第三方評估專家,赴貴州、河南、陝西等地的農村學校開展調研,進行項目評估。

接纳多種支持形式,

提升學生的競爭力

社會事情學院重視對學生科研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提升競爭力。學院每年舉辦的“智行杯”學術論壇活動,通過對學生實踐類和學術類作品進行評比,創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學院除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以及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等,還積極支持學生參加上海大學組織的費孝通田野調查基金、南風窗組織的調研中國課題的申請以及研究的開展。學生通過創業、創新、各類實踐活動,提高了科研以及實踐能力。2023年春季,社會事情學院學生在教師指導下,1個項目獲得北京市挑戰杯一等獎,5個項目獲得北京市挑戰杯三等獎。

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爲了提升學生競爭力,學院在考研輔導、就業推進等方面做了大量事情。學院積極引導學生規劃未來,對考研、出國和就業的學生分別給予差异的指導和幫助。對考研的學生,提供考研信息和知識支持;對進入複試的學生,指導面試技巧、開展一對一模擬培訓;對准備出國深造的學生,給予申請指導;對准備就業的學生,分享就業信息、推薦就業單位,開展訪企拓崗、召開學院專場招聘會以及用人單位座談會。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社會事情學院2023屆畢業生共有14名學生考取了國內高校研究生、2名學生出國深造、超過半數的學生在與專業相關的機構事情。

依托多方資源

擴大學院社會影響力

發揮課程示範作用

《社區事情》課程2021年獲批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程,2023年獲批國家一流課程。2022年10月凭据教育部高教司《關于進一步做好課程思政教學有關事情的通知》要求,完成了該課程的數字化轉化事情,建設了教學設計、教學視頻、教學案例、說課視頻、教學課件等資源,所有數字化資源已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平台上線,供高校相關課程任課教師學習。2023年5月,凭据北京市教委《關于征集北京高校一流課程案例的通知》要求,撰寫了《社區事情》課程案例。後續北京市教委將組織案例的出书發行,將對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推廣價值。

依托各專業委員會

社會事情學院是中國社會學會女性/性別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社會事情教育協會婦女社會事情專業委員會的秘書處,是中國社會事情教育協會家庭社會事情專業委員會的副主任單位,也是中國社會學會社區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所在單位。每年中國社會學年會和中國社會事情教育協會年會上各專業委員會都組織分論壇,學院師生積極參與,與全國各領域專家交流。社區研究專業委員會已連續十年組織“創新社會治理與基層社區建設”分論壇(2013-2022)。分論壇5次獲中國社會學年會優秀組織獎,推動了全國社區相關教學、研究與實務的發展。

發揮教師研究專長

社會事情學院依托教師研究專長,積極投身學術交流活動以及社會服務中。教師爲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省的基層婦聯幹部開展《婦聯組織與社區治理》等主題培訓,提升基層婦聯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爲北京市朝陽區、海澱區、昌平區等鎮、街、社區開展社區治理相關內容的講座,提升社區“兩委”以及社區事情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多個媒體平台分享關于家庭、母職及性別方面的研究结果;針對家暴受害者的心理疏導問題開展公益講座;開展“數字時代的社會治理”講座,參加人工智能基礎與應用國際會議等。教師的學術交流和服務活動對擴大社會事情學院的社會影響力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面向未来,社会事情学院将重点增强学科建设、专业生长、学生培养等方面的事情。增强学科建设,促进教师专业生长;增强专业相助,促进学院融合生长;增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学院将继续贯彻党的教育目标,落实立德树人基础任务,以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特色导向、任务导向,继续聚焦審核評估事情,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

(圖片來源于社會事情學院)